相關資訊
廢棄物變黃金彰化縣攜手農村水保署打造農業新循環經濟模式
113年10月16日由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南投分署主辦的「彰化農村循環新經濟」記者會在花壇鄉橋頭村的順達窯場隆重舉行,此次記者會內容結合彰化縣政府、彰化縣花壇鄉橋頭社區發展協會與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及諸多彰化縣在地青農成員合作,志在推動農業廢棄物再利用的創新技術,展示農村循環經濟的發展成果,與媒體朋友們一同見證了這歷史性的開端。
多項農剩餘資材利用 創造農村永續發展方法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李鎮洋署長表示,農業部近年來積極推廣「永續」、「低碳」和「淨零碳排」之政策,希冀農村持續結合推動趨勢發展,彰化縣作為台灣葡萄、芭樂及眾多花樹修剪的重點產區,形成非常大量的農業剩餘資材,這些農剩餘資材長期以來一直是當地公部門及農民的一大挑戰,如何妥善處理這些資材成為重要課題,本次農業部農村水保署南投分署積極輔導,結合花壇鄉橋頭社區的順達窯場,重新設計並改造磚窯,使其在生產紅磚的同時,也能碳化農業剩餘資材,將這些看似無用的枝條轉化為具有高經濟價值的生質炭,同步達成農剩餘資材的利用並創造農村另一項經濟收入,實現循環經濟的目標。
區域亮點整合 擴大彰化農村低碳循環實際作為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南投分署傅桂霖分署長表示,此次分署推動循環利用之示範計畫,除了共同推動彰化農村的低碳循環發展外,亦希望達到母雞帶小雞的效果,讓更多農村單位擁有低碳及循環的思維並實際執行,這不僅是對環境的承諾,也是對我們後代子孫的責任,透過擴大低碳技術的實踐與循環經濟模式,我們不僅能減少碳排放,還能提高農村的永續發展力,希望透過這些努力,讓彰化成為綠色生活的典範,也讓農村成為和諧共生的美好家園。
打造永續示範模式 多點串連創造效益
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依循「低碳生活,永續彰化」之願景,本次與農業部農村水保署南投分署共同打造循環示範點,未來將持續輔導更多使用木碳的農業項目,隨著該技術的逐步推廣,未來農民將能更有效地利用農業廢棄物,這一技術除環境保護上具有顯著效果,更希冀能提高土壤肥力和水質淨化功能,甚至提升農作物產量,創造更多經濟收益,如黑硯淨水技術、輕量化藝術磚,以及各類園藝植栽等,都是縣府後續持續試驗,確保這些技術能更廣泛地運用於農業生產中,隨著裸碳逐漸列入肥料的新類別,這些碳化技術所生產的木炭,每年將為農業帶來100至160萬元的經濟收益,不僅提升了農產品的附加價值,還將彰化的農村發展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實際執行操作 循環利用示範作為
花壇鄉橋頭社區廖嫦娥總幹事表示,此次透過社區內的燒窯產業,將窯場本身的碳化技術加以運用,並與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及相關單位討論及多次測試,終於能夠固化多達60%的碳,這對於降低農業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具有重大意義,與專家討論的結果,若以6座磚窯的生產能力來估算,這項技術每年預估可處理150至240公噸的農業廢棄物,產生50至80公噸的生質炭,並有效減少185至300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循環模式示範運用 引領各面向延伸創意想法
記者會的重頭戲之一是「原型窯啟用儀式」,這個全新設計的磚窯,不僅具備燒製紅磚的功能,更是一座先進的碳化系統,能將葡萄藤、芭樂枝條等廢棄資材轉化為高附加價值的生物炭。該生物炭具有高度穩定性,難以被分解,且能有效提升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甚至能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從而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也將持續追蹤裸炭肥料對土壤改良的成效,進一步推廣此技術的應用。
除了技術推廣,活動也展示了彰化青年對於循環經濟的創新精神。在活動現場,KafeD咖啡品牌特別展示了與順達窯場合作的咖啡渣升級再造(Upcycling)產品,包括咖啡渣磨砂膏等,這些產品展示了如何將看似無用的廢棄物通過創新設計轉化為具有市場潛力的產品。KafeD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更多類似的升級再造產品,讓循環經濟不僅停留在概念上,而是切實融入日常生活中。
農村青年創意運用 發揚農業新循環經濟
記者會的最後,與會嘉賓共同參與了彰化青年主導的創意晚宴。晚宴菜單由彰化在地的優質食材組成,每一道菜品都融入了低碳飲食和永續農業的理念,彰顯了農村與環境共生共榮的發展模式。晚宴不僅是美食的饗宴,更是對彰化農村循環經濟發展成果的致敬。
此次彰化農村循環經濟記者會,不僅展示了農業廢棄物再利用的創新技術,也通過具體的案例展示了農業循環經濟的實踐成果。彰化的農村正逐步邁向一個更加永續、低碳的發展道路,未來可期。
記者會現場各公部門與彰化地區在地產業共襄盛舉
現場見證業者間簽署低碳循環經濟合作備忘錄
彰化縣花壇鄉橋頭社區發展協會,記者會場展示原型窯
資料來源:農業知識入口網-農情關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