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訊
「殼」解決塑膠危機牡蠣殼環保再利用
為擴展農業剩餘資源新用途,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在生物可分解材料(如PBS)中導入牡蠣殼,成功開發牡蠣殼/PBS生物性材料,最多可取代20%的PBS原料,不僅能有效降低製造成本,且可大量去化牡蠣廢殼,並因應未來世界各地課徵塑膠產品稅的發展趨勢,達成環境友善和循環減廢之目標。
水試所指出,傳統的塑膠製品如 PS、PP、PE、PVC等,在使用後大部分進入垃圾場或散落周遭環境中,流入海洋中,因其無法分解,易造成海洋汙染與塑膠微粒(粒徑小於5 mm 的塑膠碎片)危害等問題。此外,塑膠在生產過程及焚化處理時所產生的溫室氣體也造成大量的碳排放,嚴重威脅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中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控制在 1.5oC 以內」的氣候目標。
水試所表示,生物可分解材料(biodegradable material)於特定條件下經堆肥處理後,可被微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等無機化合物,供植物吸收利用,最終回歸大自然中。該所利用牡蠣殼導入生物可分解材料PBS中,所製成之牡蠣殼/PBS複材具有與市售PBS相當之機械性能,可射出成型製成生物可分解餐盒、碗盤等,同時發現牡蠣殼的添加能有效提升材料之熱穩定性。在重金屬溶出試驗中,牡蠣殼/PBS複材也符合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且該複材經堆肥處理 45 天後(於標準作業溫度 58 ± 2℃下),其崩解度可達 95.1%,顯示其具有相當之崩解能力及可分解性。此外,水試所也成功將牡蠣殼導入PBAT與PBSA等聚酯類開發生物可分解料源,未來可依不同原料特性應用於食品容器、包裝、農用材料等,具有商業化開發之潛力。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水產加工組
聯絡窗口: 蔡慧君組長
電 話: (02)24622101#2606
撰 稿 人: 王庭玫
資料來源:農業知識入口網-農情關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