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訊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友注意水稻白葉枯病、稻熱病、紋枯病與葉鞘腐敗病之發生與防治
水稻陸續抽穗,稻熱病、紋枯病、白葉枯病也陸續發生,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友注意白葉枯病、稻熱病、紋枯病之發生與防治,另二期作易好發葉鞘腐敗病,可採預防性防治,避免病勢加劇,造成損失。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說明,稻熱病菌可危害葉片、稻穗、莖節及葉舌,感染稻穗則造成榖粒不充實;發病初期於葉面上形成褐色或暗綠色小斑點,隨病勢進展,擴大呈紡錘型,病斑周圍呈黃色,中間灰褐色,嚴重時葉片枯萎。稻熱病於溼度高時容易發病,當氣溫劇烈變化時,更加嚴重。穗稻熱病感染發生於水稻抽穗時,穗頸部罹患稻熱病初期患部呈淡褐色或暗褐色,以致組織壞死養分不能送達,影響整穗發育,並自罹病部位彎曲,而形成俗稱的「吊穗」或「吊狗」現象;穀粒受感染時,病斑則呈暗灰色或白色,發病嚴重時穀粒無法充實或不稔,俗稱「空包彈」,造成產量損失。因此請農友密切注意田間葉稻熱病發生情形,一旦發現病勢進展,應立即施藥防治,避免病害擴散蔓延。穗稻熱病防治應把握預防施藥時機,於抽穗前三至五天完成施藥工作,可有效減少病害發生與蔓延,確保防治效果。且勿施用過量的氮肥,過多的氮肥易促成植株徒長,葉片柔弱,降低對病害之抗性。
水稻白葉枯病的病原細菌可由水孔或傷口侵入,常在葉片邊緣形成波浪狀病斑,隨著葉脈往下蔓延,在葉脈兩側形成黃化病斑;另有一種病徵表現在葉片上,病斑初呈暗綠色水浸狀小斑,很快在葉脈間擴展為暗綠色至黃褐色的細條斑,嚴重時條斑融合成不規則形黃褐色至枯白病斑,透光看可見許多半透明條斑。露水未乾時,細菌會溢泌在葉緣水孔形成菌泥,隨人員走動或雨水而傳播。若田間病害發生,應避免清晨露水未乾前行走於已發病之稻株間是相當重要的,施肥或噴藥工作建議儘可能於下午進行。
紋枯病主要初級感染源為菌核,隨水漂流的菌核接觸到水稻植株即附著在葉鞘外側,菌核發芽後侵入葉鞘組織進而往上蔓延,初期在葉鞘上形成灰綠色水浸狀的橢圓形病斑,後來逐漸擴大變成中間灰白色邊緣褐色,有時數個病斑癒合成虎斑狀。葉部受害時初呈濕潤狀灰綠色病斑,迅速擴大成雲紋狀或不正形的枯褐色大病斑。稻穗被害則局部呈污綠色,後腐朽枯死。環境適宜,病斑上或附近稻表面組織上的菌絲會形成菌核。
水稻葉鞘腐敗病主要發生於葉鞘,在包裹稻穗之葉鞘部分,初略顯不規則之圓形斑點0.5-1.5公分長,邊緣褐色中間灰色或全部灰褐色病斑擴大成虎斑狀並常圍繞整個葉鞘。劍葉之葉鞘嚴重被害,稻穗在葉鞘內被害枯萎後腐敗無法抽出。較後期感染本病稻穗僅能抽出一半,並有多數穀粒被害呈枯褐至暗褐色。有蟲害發生時,造成傷口多亦會增加葉鞘腐敗病發之發生。水稻葉鞘腐敗病易於水稻生育後期發生,可於孕穗期、抽穗期與齊穗齊採用預防性藥劑防治。
病害防治藥劑(含微生物農藥),可參考植物保護資訊系統(https://otserv2.tactri.gov.tw/PPM/)或於該場網站-農作物登記用藥(https://www.tndais.gov.tw/ws.php?id=382)查詢。稻熱病亦可施用非化學農藥誘導抗病資材,中性化亞磷酸溶液1,000~1,500倍、矽酸鉀1,000倍稀釋液等進行防治。若有防治上的問題可與該場研究人員聯絡。
若有防治上的問題可與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人員聯絡。
聯絡人:林國詞、吳雅芳、嘉義分場
電 話:06-5912901轉305、310、05-3751574
田間白葉枯病病徵
罹患葉稻熱病病斑
水稻紋枯病之虎斑狀病徵
劍葉葉鞘感染葉鞘腐敗病病徵
資料來源:農業知識入口網-農情關注站